首先要界定三个概念:古树茶、大树茶、小树茶。
大树茶与小树茶的界定,主要看树形:茶树高度与树幅范围。就普洱茶来说,有一人多高或者采摘鲜叶时需要攀爬,就大概率可以归为大树的范畴。
这里的大与小,其实是相对的。有人可能会疑问,一人多高、采摘需要攀爬就是大树了,这要求也太低了吧。
对于其他植物树种来说,这个要求或许是比较低的;但是对于普洱茶树种来说,真实情况就是这样。普洱茶里的大树,从其他植物角度来说就是小树,但其性质已经属于大树。
这是大树茶与小树茶的区分,那么古树茶呢?主要以树龄来界定。当一棵普洱茶树的年龄达到100年时,就可以被归为古树的范畴。
按常识,树形与树龄会是一种呈正比的关系,树形越大,树龄就越高。
但现实情况是,有一些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人为干预,比如被台刈,就会成为一种具有古树的根系、但是却只有大树甚至小树树形的身份比较特殊的茶。这个身份更确切一点说就是比较尴尬,我们将其形象地称为“砍头茶”。
从这样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茶叶,是属于小树茶呢还是大树茶?还是属于古树茶?
一棵百年古树茶被“砍头”以后,是否会对鲜叶品质造成影响?如果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被“砍头”的古树茶,根系仍然十分发达,仍然可以比大树茶和小树茶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养分。也就是说,它的养分数量不会从根源减少,和被“砍头”之前是一样的。
但是,古树茶被“砍头”后,新生枝丫首先是小树的状态,发芽频率高,采摘次数多,在三种茶树中鲜叶总量最大。
当这些枝丫生长二三十年,长成大树的状态,发芽率相应降低,但因为分枝数量比较多,所以鲜叶数量仍然相对较多。
相对谁?相对于从来没有被人为干预、“砍头”的古树茶,分枝数量最少、发芽率最低,鲜叶产量也最低。
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有效营养物质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地上部位的差异,这些有效物质会被分给数量不同的鲜叶。
鲜叶数量最多的小树,每一片叶子分得的有效物质最少,大树鲜叶其次,古树鲜叶数量最少,因而分得的有效物质就最多。
这也就是果农在苹果、橘子等果园管理中常用的一个方法,叫做疏花疏果。一棵橘子树上长了300个橘子,果农不会让这300个橘子都成熟,为了提高橘子品质,果农会选择性摘掉其中一部分,留下合理数量的橘子,目的就是让剩下的每一个橘子都能分到更多的有效物质。
所以,如果一定要给“砍头茶”一个位置,我觉得它比纯粹大树茶的基础要好,又比纯粹古树茶差一点,“砍头茶”是基础不错的大树茶。实际上,目前普洱茶区里在1990年代左右被“砍头”的那些茶树,现今都是基础不错的大树茶了。
现在茶圈里会纠结“砍头茶”应该界定成何种品质的茶,会争吵给它定一个什么位置,只是因为已经人为地给其他形态的茶树界定了一个所谓的位置。但其实我想说,很多“位置”或许是没必要去界定的,而“砍头茶”,原本是不该被“砍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