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六大茶山 承传古今
唐人樊绰在其《云南志》(卷七)一书中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茶,乃有“茶中之茶”美誉的普洱茶;银生城,乃南诏阁罗凤征服傣族之后在西双版納所设的军事节度;诸山,即西双版纳主产优质茶品的六大茶山:攸乐山、莽枝山、革登山、倚邦山、曼撒山和蛮砖山。
美丽动人的西双版纳,以中国版图上独一无二的热带雨林和曼妙多姿的傣家风情而闻名天下,亦以源远流长的普洱茶文化而成为天下茶友心中的圣地。
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一文中称:“普洱茶古属银生府,则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时”。这说明远自唐朝,普洱茶的生产和销售已入典籍。至于真正被命名为“普洱茶”的时间,据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先生考证,最初见于明人谢肇淛所著《滇略》一书,即约西元1620年前后。之所以称“普洱茶”是因为澜沧江流域所产的茶叶,都在普洱府集散,由数条茶马古道流布天下。
普洱茶之所以名动天下,为世人所推崇,全因其独特的品质。有品茶大师将普洱茶的品质以“香、甜、甘、苦、涩、津、气、陈”八字来概括,其味、其色包容了生命的整个流程,直抵“无味之味”和越陈越香”的境界。特别是真正出产于澜沧江流域的普洱极品,因此地的茶树和香樟树间种,汲天地精华,容香樟灵气,让人可品出至上的香樟风骨,堪称绝妙之致。再者,普洱茶有别于其他茶品,因澜沧江流域气候特殊,气温和空气湿度等特殊因素使其形成了天然的“后发酵”程序,从而生发出滋味醇厚、后味甘长、香高味美、越陈越香的特殊品质,兼融修禅见性、解乏除腻、美容健身等功用为一体。另外,普洱茶独领天机的缘由还有一因:自唐朝以来,中国茶艺都以制团茶为本,云南的澜沧江流域位于边陲地带,此工艺传入之后,不为外界风尚所动,古今传承,普洱茶成了天下唯一承接唐宋团茶衣钵的绝世孤品。历经几干年的孕育,底蕴深厚。
普洱茶中,以六大茶山所产茶品为极品。清代所遗而现存于中国茶叶研究所的“金瓜贡茶”,已被视为国宝,其采用的是倚邦茶山的茶菁;产于光绪年间,有“普洱茶王”之誉的福元昌圆茶,产于易武山;1736年同庆号茶庄设厂生产的同庆号老圆茶,被赐为“天赐绝品”,品质优雅内敛,绝冠群伦,有“普洱茶后”美誉,产于易武正山;价值连城,可遇而不可求的敬昌圆茶,不仅因其品质卓越,也因其做工和包装令人着迷,优美之致,形成高古,天下普茶无出其右者.其产于曼撤周边茶山;另外,堪称绝品的还有同心圆茶、同昌圆茶、鼎兴圆茶、末代紧茶、可以兴砖茶、红印圆茶等茶中精品,无一不产在西双版纳的神奇、神秘、神圣的茶山之上。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令人扼腕的是,随着时间的流变,市场经济勃兴,在逐利观念的引导下,源远流长的普洱茶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俗世茶品纵横百出,鱼目混珠,普洱真品的容身空间已经愈来愈小。如何发扬普洱茶文化,使六大茶山的精隨得以古今传承,已成为许多茶界有识之士的心头之虑。”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承袭古老的制茶工艺,扛起了振兴普洱真髓的一面旗帜,决心在物欲横流的年代里逆流上溯,以真普洱、极品普洱回馈天下普洱茶友,让沿袭千载的普洱茶精神继续传承下去。针对历史流变形成的”江南六大茶山“和”江北六大茶山“(以澜沧江为界)之说,以资深茶人特有的厚实经验和在众多普洱茶品茗大师的肯定下,融合江南、江北为一体,采集易武山、南糯山、邦葳山、攸乐山、班章山和倚邦山的上等茶箐,生产出系列野生茶饼及三十余种纯正普洱茶,在国际及国内普洱茶市场上横空出世,如一股强劲的自然之风,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其中”佛海银毫饼“和”六山春尖饼“两项产品一面世,即被2002年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授予”普洱茶国际名优产品金奖“,为广大茶人所瞩目。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一向秉持:到”六大茶山“品普洱极品,以”六大茶山“的精神弘扬普洱茶声誉,其努力方向是让”六大茶山“
进一步成为普洱茶的心脏和圣地。
②茶马古道剑川寺登街的罗镇勋老人为六大茶山公司题字。
③南糯山古茶树。
④作者1999年在老班章茶山